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經濟15-05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15-5.1中央銀行(Central Bank)的意義與任務

意義

簡稱央行,為一國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機構,負責控制國家貨幣供給、信貸條件,監管金融體系;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實現國家經濟目標服務。

隸屬

我國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隸屬行政院。

經營

目標

1.促進金融穩定。

2.健全銀行業務。

3.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

4.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

角色

任務

1.發行的銀行:獨占通貨發行權,發行的通貨在國內具有法償效力,並負有維持貨幣價值穩定的責任。

2.銀行的銀行:為維持金融穩定,當銀行有資金需求時,給予適當的資金融通,扮演最後貸放者的角色,並保管銀行的存款準備金。

3.政府的銀行:經理國庫與其他政府機關的現金、票據與有證券的保管、收付及移轉,辦理中央政府公債、國庫券的發行及還本付息。

4.保管外匯的銀行:調節國際收支,有效運用外匯存底,維持匯率的穩定。

5.銀行的監理者:負有檢查、督導金融機構的責任,維護金融秩序的安定,促使金融體系的健全發展,並提高貨幣政策執行效果。

6.支付系統監管者:提供交易媒介,維持金融穩定,執行貨幣政策。

7.貨幣政策制定者:制定貨幣政策,透過各項工具與措施達成物價穩定等貨幣政策目標,是央行最重要的角色。

8.金融市場保護者: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15-5.2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意義

中央銀行經由調節貨幣供給量或利率水準,以實現既定經濟目標的政策。

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

種類

擴張性

貨幣政策

經濟不景氣時,宜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如:降低利率i,增加貨幣供給量MS,以擴張信用,刺激社會總需求,達到增加就業,提高產出的目標。

緊縮性

貨幣政策

經濟過度繁榮時,宜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如:提高利率i,減少貨幣供給量MS,以緊縮信用,抑制社會總需求,達到穩定物價的目標。

主要

工具

主要工具在控制貨幣供給量,屬於的控制。

法定準備

央行透過調整法定準備率,影響銀行可貸資金數量,並透過貨幣乘數效果,控制貨幣供給量,為影響最直接、最強的貨幣政策工具。

簡單貨幣乘數=1÷法定準備率

景氣繁榮:提高法定準備率,貨幣乘數降低,創造的貨幣存款減少,貨幣供給量減少,以緊縮信用。

景氣衰退:降低法定準備率,貨幣乘數提高,創造的貨幣存款增加,貨幣供給量增加,以擴張信用。

重貼現率

重貼現:銀行將客戶貼現的商業票據,請求央行給予再貼現。

重貼現率:央行對銀行要求重貼現所收取的利率。

景氣繁榮:提高重貼現率,增加重貼現成本,銀行減少向央行借錢,創造的貨幣存款減少,貨幣供給量減少,以緊縮信用。

景氣衰退:降低重貼現率,減少重貼現成本,銀行增加向央行借錢,創造的貨幣存款增加,貨幣供給量增加,以擴張信用。

公開市場

操作

公開市場:合法且已制度化的金融市場。

公開市場操作: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債券,達到控制貨幣供給量的方法,為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也是最常使用的工具。

景氣繁榮:在公開市場上賣出債券,收回現金,使貨幣供給量減少,以緊縮信用。

景氣衰退:在公開市場上買回債券,釋出現金,使貨幣供給量增加,以擴張信用。

優點:

自主性

央行居於主動地位,可改變銀行準備金及貨幣基數。

伸縮性

可進行任何數量的調整,頗具彈性。

可逆性

萬一發現情勢改變,可立即反向操作來修正。

精確性

可精確地控制銀行準備金和貨幣基數的數量。

時效性

可迅速執行,不會有任何行政遲延。

次要

工具

選擇性

信用管制

央行不改變貨幣供給量,針對特定產業或對象的信用,選擇性的加以管制,以達成特定的政策目標,屬於的控制。

不動產

信用管制

針對不動產的付現條件與還款期限加以規範,以影響銀行不動產信用的之擴張。

消費者

信用管制

針對消費者耐久財的分期付款信用,加以限制或干預,以影響耐久財的信用交易。

直接

信用管制

1.規定銀行放款或投資範圍。

2.限制銀行放款額度。

貸放比率限制

1.保證金比率:銀行對證券抵押的放款,不能以該證券當時的市場價格核貸,而須保留一部分作為保證金。調整保證金比率,會影響證券市場信用交易量。

2.證券質押放款比率

道德勸說

又稱為開口政策、說教式管制。央行對銀行詳細說明立場,希望藉道義影響及說服力量,來達成管理信用的目標。

決定成效的因素:

1.中央銀行及擔任道德勸說者的聲望與權威。

2.要說服的金融機構家數的多寡。

3.央行與銀行的合作態度。

4.若失敗後,央行能運用的政策工具與法定權力的大小。

5.運用道德勸說的時機。

郵政儲金

轉存政策

郵政儲金匯業局不從事放款,全數轉存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

郵政儲金轉存央行,成為央行負債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轉存金額可減少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亦可作為央行專案融通之用,以穩定貨幣供給。

外匯操作

央行自外匯市場購進外匯,即須釋出等值的準備貨幣;反之,若售出外匯,則準備貨幣減少。

央行進行外匯買賣,主要是為了穩定匯率,在國際收支出現盈餘時,買進外匯;出現赤字時,賣出外匯。

 

※聯邦資金利率法則:又稱為泰勒法則(Taylor's rule)

ItRπt0.5(YtY)0.5(πtπ)

It=目標聯邦資金率,R=均衡實質聯邦資金利率,Yt=實質產出,Y潛在產出,YtY=產出缺口,πt=實際通貨膨脹率,π=目標通貨膨脹率,πt–π=通貨膨脹率缺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