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經濟15-04銀行與貨幣創造

15-4.1銀行(Bank)

意義

根據銀行法組織登記,以營利為目的,在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辦理信用授受業務的金融機構。

功能

1.調劑資金供需,擴增資金效能。

2.促進信用交易,調節資金流通。

3.推行貨幣政策,繁榮國民經濟。

業務

受信

銀行接受社會大眾的信任取得資金、負擔債務所從事的業務,為銀行的負債,如:存款、匯兌、發行金融債券

存款

是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

匯兌

又稱為匯兌結算。匯款人委托銀行將款項匯往異地給收款人的結算方式。

 

授信

1.銀行授與客戶信用而貸放資金、取得債權所從事的業務,為銀行的資產,如:放款、透支、貼現、保證、承兌。

2.銀行辦理授信業務,要根據5C調查受信人的信用基礎,5C為品格(

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企業狀況(Condition of Business)

放款

銀行貸款予顧客,放款利息收入為銀行收益的主要來源。

放款四大原則:安全原則、靈活原則、公益原則、營利原則。

透支

銀行准許借款人於支票存款戶無存款餘額或餘額不足支付時,由銀行先予墊付之融資方式。

貼現

又稱為票據貼現。持票人持未到期的票據,貼付一定利息將票據權利轉讓給銀行的票據行為。

保證

俗稱作保。當事人(保證人與債權人)雙方約定,當主債務人(借款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銀行)的債務時,由保證人代負履行責任的契約,是保證人與債權人間的契約行為。

承兌

匯票執票人在匯票到期日以前,向匯票付款人請求,在票據上承諾支付委託,並照票據文義付款的票據附屬行為。

 

種類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以收受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供給短期、中期信用為主要任務。我國的銀行多屬此類。

 

專業銀行

專業銀行以供給中期及長期信用為主要任務。

工業信用

工業銀行以供給工、礦、交通及其他公用事業所需中、長期信用為主要業務。

農業信用

農業銀行以調劑農村金融,及供應農、林、漁、牧之生產及有關事業所需信用為主要任務。

輸出入信

輸出入銀行以供給中、長期信用,協助拓展外銷及輸入國內工業所必需之設備與原料為主要任務。

中小企業

信用

中小企業銀行以供給中小企業中、長期信用,協助其改善生產設備及財務結構,暨健全經營管理為主要任務。

不動產信

不動產信用銀行以供給土地開發、都市改良、社區發展、道路建設、觀光設施及房屋建築等所需中、長期信用為主要任務。

地方性信

國民銀行以供給地區發展及當地國民所需短、中期信用為主要任務。

 

信託投資

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以受託人之地位,按照特定目的,收受、經理及運用信託資金與經營信託財產,或以投資中間人之地位,從事與資本市場有關特定目的投資之金融機構。

※信託業法公布實施後,原依銀行法設立的信託投資公司已調整業務,改制為信託業、商業銀行或工業銀行。

 

 

15-4.2存款準備率(Reserve Ratio)

準備金制度

中央銀行依法要求金融機構,對其負債提存一定比率的準備金,以因應支付需求的制度。

存款準備金

1.中央銀行要求金融機構為保障客戶能夠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2.法定準備金:金融機構應提準備按當月各種存款及其他各種負債日平均餘額乘以法定準備率計算。實際準備以準備金資產日平均餘額計算。

3.超額準備金:金融機構保留的準備金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

4.存款準備金=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

存款準備率

1.存款準備率: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例。

  存款準備率=存款準備金÷存款總額×100%=法定準備率+超額準備率

2.法定準備率R=法定準備金÷存款總額×100%

3.超額準備率E=超額準備金÷存款總額×100%

 

15-4.3存款貨幣的信用創造

意義

銀行收到存款,先依存款準備率提存準備金,再將餘額用於放款。這些資金經借款人運用後又回存到銀行,銀行重複存款與放款過程,創造比原始存款多出若干倍的存款貨幣。存款創造過程也是貨幣供給創造過程。

假設

1.銀行業務只有支票存款與活期存款,沒有定期存款。

2.不考慮現金外流,即無通貨流通,只有存款貨幣。

3.銀行只保留法定準備金,其餘全數貸放以生利息。

名詞

原始存款A

銀行收到客戶存入的現金或支票。

引申存款

銀行透過信用創造的存款。

貨幣乘數KM

銀行體系增加一筆原始存款後,創造的存款貨幣為原始存款的倍數。

現金流失率C

貨幣從銀行體系流出後,被社會大眾持有,不再流回銀行體系的比例。

準備貨幣

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包括銀行準備金與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

公式

存款貨幣總額=原始存款×(1÷法定準備率)=原始存款×貨幣乘數

DA×(1÷R)A×KM

原始存款A與存款貨幣增加額呈正比變動。

引申存款=存款貨幣總額–原始存款

ΔDDA

貨幣乘數KM1÷R

法定準備率R愈小,貨幣乘數KM愈大,存款貨幣的信用創造力愈強,RKM反向變動。

限制

銀行實際創造的存款貨幣數量,會低於理論推演的數額,原因有:

1.銀行保有超額準備。

2.出現現金外流。

3.社會大眾可能有定期存款或定期儲蓄存款。

4.銀行可能有「爛頭寸」。

公式

加入現金流失率C與超額準備率E

C=流失現金÷原始存款

DA×[1÷(RCE)]

KM1÷(RCE)

RCE↓,KM愈大,存款貨幣的信用創造力愈強。

現金流失率C與存款貨幣創造額呈反向變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