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經濟15-02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5-2.1貨幣供給MS(Money Supply)

定義

又稱為貨幣存量(Money Stock)。一經濟體系中,在某一特定時點,市面上流通的通貨淨額與存款貨幣淨額的總和,為存量概念。

公式

貨幣供給量=通貨淨額+存款貨幣淨額

通貨淨額=通貨發行額–銀行庫存現金

通貨發行額=紙幣+鑄幣

存款貨幣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

支票存款淨額=支票存款–待交換票據

圖示

貨幣供給量由中央銀行決定,不受所得與利率影響,為固定數值,貨幣供給曲線為垂直線,利率的供給彈性為0

我國中央銀行將貨幣供給更名為貨幣總計量(Money Aggregates),分為:

狹義

M1A=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通貨淨額+存款貨幣淨額

廣義

M2M1B+準貨幣

※準貨幣包括企業及個人在其他貨幣機構之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總數,企業及個人持有其他貨幣機構之附買回交易餘額,外國人持有之新臺幣存款,以及兼營信託業務之銀行所發行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但不含銀行承做結構型商品所收本金。

說明

1.流動性由高而低:M1AM1BM2

2.貨幣涵蓋範圍:M2M1BM1A

3.M1A最具交易媒介的功能。

4.M1B與股市相關聯,常作為觀察股市動能的指標。

5.M2中資產流動性較低,作為價值儲藏的功能較強;與物價及經濟活動的長期關係密切且穩定,中央銀行以M2的成長作為貨幣政策目標。

 

15-2.2貨幣需求Md(Demand for Money)

定義

一經濟體系中,在某一特定時點,人們希望持有的貨幣數量,為存量概念。

理論

請參閱12-1.5.3流動性偏好說(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貨幣需求量變動

貨幣需求變動

方式

點的移動

線的移動

原因

利率改變

所得或流動性偏好改變

圖示

AB

利率↓(i1i2)

貨幣需求量↑(M1M2)

需求曲線右移

所得↑或流動性偏好↑→貨幣需求↑(M1M2)

 

15-2.3貨幣市場的均衡

MSMd,貨幣市場達到均衡狀態,同時決定均衡利率i*

 

15-2.4貨幣供需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貨幣供給增加

貨幣需求增加

中央銀行採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供給↑(M1M2),利率↓(i1i2)

所得↑或流動性偏好↑,貨幣需求↑(E1E2)增加,利率↑(i1i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